English

忧地忧天

1998-07-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圣人忧道,凡人忧贫,富贵者忧名忧利,仁人志士忧国忧民。试问,谁来忧地忧天?

忧天意识远不如畏天意识、胜天意识影响深远,既无宗师传灯,又无学术专著,根本就未形成传统;加之儒家者流,无道忧天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据《列子》记载杞国曾有忧天者,仅此一例,却成为家喻户晓的千秋笑柄。李白说:“杞国无事忧天倾。”旧的儿童教科书《幼学琼林》说:“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辞书中罗列的“杞人忧天”、“杞人之忧”、“杞国之忧”、“杞天之虑”、“杞天忧”、“杞虑”、“杞忧”等等贬义词语均由此衍生;甚至“杞人”一词就有“借指无端忧虑的人”的意思。嘻,都云杞人痴,谁解共中味。杞人若地下有知,能无遗憾?

《列子》是伪书已成定案,但它记载的这则忧天意识的精彩对话,其背景为先秦时代,其资料必有所据。全文340余字,出场人物有四:杞人甲,即忧天者;杞人乙,一位为忧天者而担忧的好心人;还有楚国的长庐子(《邓析子》、《史记》、《汉书》以及《太平御览》引《吕览》文都曾提到他)、郑国的列御寇。

初,杞人甲“忧天地崩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惶惶不可终日。

杞人乙就去开导他,说:“天,由气体积聚而成,无处无气。你俯仰呼吸,终日在气体中行动止息,为什么还忧虑天会塌下来呢?”按:依此说,离地即天,天即是气,人本生活在大气中,也就是生活在天之中。

杞人甲还不放心,说:“天果真由气体积聚而成的话,日月星宿,不会掉下来吗?”按:他的担心不知是来自想象还是源于直觉或传说,《易经》的“有陨自天”,《左传》的“星陨如雨”,我们这位杞人先生不会不知道吧,他的忧天意识是否与此有关呢。

杞人乙自作聪明地解释说:“日月星宿,只不过是气体中能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杞人甲又问:“地塌陷了怎么办?”

杞人乙答道:“地,由土块积聚而成,土块充塞于四方太虚之中,无处无块。你脚踩大地,终日在地上行动止息,为什么忧虑地会塌陷呢?”

杞人甲听后非常高兴,杞人乙也非常高兴。

谁知,楚国的长庐子听了他们的对话后笑着说:“云雾呀,风雨呀,四时呀,这些都是由天的气体积聚而成的。山岳呀,河海呀,金石呀,火木呀,这些都是由地的有形物质积聚而成的。明知天是由气体积聚而成,地是由土块积聚而成,怎能说天地不会坏呢?天和地,都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细小物体,但又是有形物质中最为巨大的。它们难以终结,难以穷尽,难以测量,难以认识,这是必然的。忧其坏者,诚为太远;言其不坏者,亦未为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按:忧天意识得到了肯定,杞人甲只是心急了点。

列子听了也笑着说:“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不能知也。”按:比之不懂装懂制造天神地祗而装神弄鬼的迷信家,列子的“不能知”也是一种科学态度。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已经有了现代望远镜、人造卫星、粒子加速器,我们对宇宙的奥秘又揭示了多少?

重温杞人忧天的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为什么这种看似童真实则含有科学探索意义的忧天对话只能出现在先秦时代呢?为什么忧天者是杞人而不是宋人鲁人呢?为什么长庐子这样的古典宇宙学家其书不传其思想体系也在学术史上彻底失踪了呢?为什么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都出现在欧洲而中国却没有一位这样的自然科学大家呢?

中国古典宇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然是以那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的。那时人与天地的关系是平等的友好的。《周易·说卦》以天地人并列为“三才”,《老子》说“天大、地大、人亦大。”庄子法天,荀子论天,驺衍谈天,屈原问天,杞人忧天,这些具有独立品格的学术头脑还未受到天命论的污染,他们的想象力也还未受到儒家教条的伤害,他们突发奇想,巧妙假设,精于预测,在智慧上是活活泼泼的自由人。杞,乃夏之后裔。夏代有高度发达的天文学,创造过当时最先进的历法。那位忧天的杞人,他的细胞染色体很可能就有其祖先喜爱探索自然奥秘的遗传基因,这是鲁人宋人所不具备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经学成为主流文化,忧天意识已完全失去了社会条件。长庐子的智慧之光闪电式地掠过思考的荒原,影响等于零。文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肉食者以琢磨人为能事,不以琢磨天为己任。近五百年来,当爱作好奇梦的欧洲人向近代自然科学大步迈进时,中国却“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即使所谓乾嘉盛世,也只许你代圣贤立言,下驷之徒则皓首穷经,困于场屋。君不闻“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社会如此,人生如此,还发什么忧天之奇想呢!

20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也为了拯救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呵,我的同胞,21世纪该忧地忧天了!

忧地忧天,匹夫有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